幾種噴播技術的比較?
發布日期:2018-02-03 16:59:35 瀏覽人數:已有0 瀏覽
幾種噴播技術的比較?
70年代末,韓國、新加坡、香港開始應用噴播技術。噴播技術是以水為載體,將經處理的植物種子、纖維覆蓋物、粘合劑、保水劑及孩子物所需的營養物質,經噴播機混合、攪拌并噴灑到需種植的地方,從而形成生態植被的綠化技術。
1、液壓噴播技術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采用液壓噴播植草技術綠化平地和坡面,70年代末韓國、新加坡、香港也開始應用該技術。液壓噴播植草技術是以水為載體,將經處理的植物種子、纖維覆蓋物、粘合劑、保水劑及孩子物所需的營養物質,經液壓噴播機混合、攪拌并噴灑到需種植的地方,從而形成生態植被的綠化技術。纖維和粘合劑形成半滲透的保濕表層,表層上形成膠體薄蠟,再加上保水劑的固水作用,大大減少了水分蒸發。由于液壓噴播機上裝有高壓離心泵體,可將摻有配料的植物種子通過噴料槍高速噴出,一臺液壓噴播機可日噴草8000-10000 m2,其植草效率是人工植草的100倍左右。
液壓噴播機的離心泵動力噴射從20m到60 m,另外可根據需要連接數十米的輸料管,排空時間5-18min,特大型機的容積達6000L,一罐物料可噴播植草3000 m2。內覆材料有紙漿、木漿、秸桿、草炭土等,它們包裹種子,避免種子裸露于地表受損,又將其吸附的水分和養分均衡地提供給種子發芽、出苗。防土壤侵蝕劑使用多的是粉劑(以往采用乳化瀝青和合成樹脂等乳劑),防土壤侵蝕劑的成膜物質為長脂肪鏈的表面活性劑,其溶于水與種子、化肥、內覆材料等物料被噴灑于土壤表面則同土壤粒子粘結在一起,形成有機膠體,以薄膜狀緊密覆蓋于粘粒礦物表面,通過物理吸附和化學鍵結的方式,使種子牢固地粘附于土壤表面。這便是液壓噴播植草技術使種子能固著在斜坡生長的關鍵所在。外覆材料較多采用丙綸長絲無紡布,該材料質輕(10-18g/m2),幅寬2m以上,搬運方便,覆蓋速度快,其本身有較強的抗蝕力,而且成本低,用它覆蓋可有效地防止風蝕及水蝕。
2、掛三維網噴播技術
三維網是由多層塑料凸凹網和雙向拉伸平面網組成,并在交接點處經熱熔后粘結而形成一種穩定的立體網結構,是一種植物護坡的輔助專用土工合成材料。面層外觀凸凹不平,材質疏松柔韌,留有90%以上的空間可填充土壤及沙粒,植物根系可穿過其間。底層雙向拉伸平面網具有延伸率低、強度高的特性,起著防止坡體下滑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在植物生長初期,由于單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糾結在一起,沒有長臥的根系,易與土層分離,起不到保護作用。而三維網的應用正是從增強以上三方面的作用效果來實現更徹底的淺層保護。
掛三維網噴播工藝流程包括以下環節:
(1)掛三維網——將三維網自上而下平鋪在修整后的坡面上,用竹釘按30cm間距固定,網緊貼坡面,無皺折和懸空現象;
(2)覆土或機噴回填土——土的厚度要稍蓋網墊,不使網墊暴露在陽光下為適宜,覆土后將坡面澆濕;
(3)噴種、蓋無紡布——噴種厚度為0.5cm左右,蓋無紡布以減少因強降水造成對種子的沖刷,同時也減少邊坡表面水分的蒸發,從而進一步改善種子的發芽、生長環境;
(4)養護——前期養護為60天,以噴灌水為主,澆水適宜少量多次,當草坪草3-5 cm時揭開無紡布。
3、客土噴播技術
客土噴播技術適用于坡度在80º以下的中低邊坡,該技術所用的設備為車載式客土噴播機,基底層的噴播厚度為5-8cm。客土噴播機主要構件有發電機、泥漿泵、攪拌罐、液壓系統、攪拌系統、噴播系統、控制系統和管路系統等。
客土噴播的工藝流程包括以下環節:
(1)清理坡面——清除坡面上的污泥、片石和碎石等,確保坡段的平整和穩定,為鋪設三維網打好前期基礎;
(2)掛網及錨固——施工中三維網從上而下鋪設,使三維網與坡面緊貼,以免三維網與坡面之間形成較大空間;
(3)裝料——在客土噴播機的罐體中先裝入一定體積的水,然后分別加入過篩后的土壤、泥炭、粗纖維、復合肥、高分子粘結劑、保水劑等,邊加干料邊攪拌,直到充分均勻;
(4)基底層噴混——客土噴播是噴播手站在車上進行操作的,由于拌料較稀,客土噴播每次噴混的厚度很小,一般需要噴2-3次,每次噴完后等噴料變干后在噴第2次,直至覆蓋三維網;
(5)表層噴種、蓋布及進入養護——將草種、復合肥、紙漿、木纖維、保水劑、水等按一定比例配合攪勻,通過客土噴播機噴射到基底層表面,噴種一次性完成,然后及時蓋上無紡